“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從組織,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,?!崩畋f。
1981年2月26日,,李保國從河北林業(yè)專科學校(后并入河北農業(yè)大學)畢業(yè),,留校任教,。3月6日,他就響應學校號召走進太行山,,來到邢臺縣前南峪村,,投身到小流域立體開發(fā)項目中。原本農家子弟出身的他苦讀之后又回到農村,,心中卻不曾有一絲一毫的失落:“我學的東西,,只有農村用的著啊?!?/p>
初到前南峪,,這個900多口人的小山村竟然有100多條光棍漢,因為窮啊。這里的山地土層薄,,不涵水,,年年種樹不見樹,年年造林不見林,。初生牛犢不怕虎,,李保國起早貪黑,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坎坎,,記錄分析數(shù)據,,尋求破解之道?!吧疆敳妥赖禺斂?,躺在地上啃干糧”,這莫說比安靜的校園生活,,就是比入學前在老家武邑縣機電局的工作狀態(tài)都艱難了許多,。但他似乎沒想過這些,天天精神飽滿,,忙得團團轉,,村民們給他起了個外號:“李瘋子”。
靠著這股瘋勁兒,,李保國和課題組摸透了山地的脾性,,提出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截流。當時,,條件有限,,開溝爆破的炸藥需要自己炒制,李保國主動接下了這個危險的工作,,從原料配比,、炒制、爆破實驗,,樣樣親自干,。一次,他和課題組的同事們在一片土地安裝了幾十眼實驗炮,。隨著“嘭嘭”的悶響,,炸點連續(xù)起爆,但細心的李保國發(fā)現(xiàn)有一眼沒響,,“怎么回事?”李保國不禁起身走出掩體,。“危險!”同事們見狀著急地呼喊他回來,,他只轉頭揮揮手,,繼續(xù)走近啞炮,,扒開土小心地拆掉了引信。此時,,他已汗?jié)褚卤?,同事們也驚出一身冷汗。
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,,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,,李保國不斷加深著對黨的認識。1989年7月,,在取得河北農業(yè)大學林學碩士學位的同時,,他堅定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服從組織的意識,,悄然升華為忠誠組織的品格,,個人的價值與意義,緊緊結合進了黨和人民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與進步,。
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,,李保國創(chuàng)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巖區(qū)“聚續(xù)”生態(tài)農業(yè)工程技術,順山勢每隔4米開一條寬1.5—2米深1米的條狀溝,利用深眼悶炮技術疏松下方土后蓄水,,把周圍的土層充填到溝里,,下雨時,雨水也能匯進溝中得以保留,,樹木成活率由10%提高到90%,。這項技術,使石質山地造林技術發(fā)生革命性變化,,140萬畝荒山因此披上了綠裝,。在創(chuàng)造這一技術的前南裕,過往的8000畝荒山禿嶺變成“太行山最綠的地方”,,山頂洋槐帶帽,,山中果樹纏腰,山下梯田抱腳,,森林覆蓋率90.7%,,植被覆蓋率94.6%,獲得聯(lián)合國“全球生態(tài)五百佳”提名,。
那時李保國所研究的還只是如何讓山區(qū)綠起來,工作中他發(fā)現(xiàn)群眾更期待富起來,。如果發(fā)展經濟林木,,不就很好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了嗎?河北省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48.1%,人口眾多,。改革開放以來,,黨和山區(qū)人民十分重視以科技創(chuàng)新和技術進步為驅動的山區(qū)開發(fā)工作,。作為一名林業(yè)科學工作者,李保國把黨和人民的需要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,,30多年來扎根山區(qū),,為徹底改變山區(qū)“旱、薄,、蝕,、窮、低”的面貌付出了全部心血,。
這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,,但李保國義無反顧。后來,,他曾動情地對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說:“你說太行老區(qū),,革命年代犧牲了多少人,他們圖什么,,不就圖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嗎?先輩們流血都不怕,。咱們流點汗算什么?”
30多年來,李保國不懈地努力著,,直接幫扶村莊40多個,,間接帶動百余村莊發(fā)展,技術示范推廣總面積上千萬畝,,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項,,推廣36項實用技術,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,,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,,使山區(qū)增收35.3億元,他用科技之手,,點亮了前南裕生態(tài)經濟溝,,富崗蘋果、綠嶺核桃等一串閃光的名字,。在旁人看來,,哪怕建好一個科技扶貧基地都不容易,可他卻讓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,,10萬畝蘋果生產基地,、百里核桃產業(yè)帶、萬畝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科技產業(yè)園......
這一切,,源于忠誠,,對黨和人民事業(yè)的絕對忠誠。
有人說,,忠誠比能力更重要,。也有人說,,忠誠比黃金更重要。
因為,,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所激發(fā)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,、拼搏意識與奉獻精神,讓人不斷進取,,不斷貢獻,,讓人民收獲很多、很多,。
科研為脫貧,,脫貧為百姓
多少山重水復中的掙扎,多少峰回路轉后的陶醉,?!翱茖W有險阻,只要肯登攀,?!?/p>
1999年,臨城縣的高勝福滿懷豪情承包了3000畝干旱的丘陵崗地,,但當他手持工具走上荒崗,,卻手足無措,不知怎么干好了,。他請來了李保國,。
李保國實地查看后,肯定地說:“這地方可以治理,?!彪S后一個多月,他帶著技術團隊從土壤,、氣候,、水利條件和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,確定出種植核桃的發(fā)展方向,。
傳統(tǒng)核桃品種雜,,品質差,產量低,,為了選育出優(yōu)質核桃新品種,,2000年,李保國親自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引進6個核桃品種和11個山核桃品種,,從國內其他地方引進13個優(yōu)良核桃品種,,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嫁接組培實驗。為了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,,從3月下旬開始,,他每天背一個水壺,從上午10點盯到下午4點,,中午在樹底下啃兩個饅頭就算一頓飯了,。一個多月,天天如此,,別人心疼想替換他片刻,,他一口回絕:“關鍵時刻我必須盯好,錯過了,,要耽誤一年時間,。”2003年夏,,正在進行人工干預實驗,,突降大雨,李保國用傘護住核桃新苗,,自己則任憑雨水澆打,。還有一次,愛人郭素萍因病住院,,需要手術,,李保國得知后雖然非常著急,但實驗正處關鍵時刻,,只打電話安排了一下,,自己仍留在基地。那幾天,,人們只是覺得他偶爾會眼神游移不定,,卻不知發(fā)生了什么。經過五年辛苦的努力,,李保國成功培育出國內最優(yōu)質的品種——綠嶺薄皮核桃,。繼而,李保國創(chuàng)造了核桃的矮化密植技術,,實現(xiàn)了壯枝掛果,,管理方便,連年豐產,,被中國工程院院士,、北京林業(yè)大學校長尹偉倫教授認定為國內首創(chuàng)。同時創(chuàng)造的樹草牧沼四位一體的生態(tài)管理模式,,實現(xiàn)了核桃品質的綠色有機,。2009年,“太行山優(yōu)質核桃產業(yè)化技術及深加工系列產品開發(fā)”項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。2011年,,原國家林業(yè)局在綠嶺舉辦了首屆中國核桃節(jié),,把這項標準化管理規(guī)模化發(fā)展的模式推向了全國,,僅在邢臺市,,薄皮核桃年產值就超過20億元。
在科技研究的選題上,,李保國有一句名言:“脫貧為科研出題,,科研為脫貧解難。老百姓需要什么,,我就研究什么,。”所以,,他選取的,,都是能廣泛應用于生產,讓群眾受益的課題,,而不是在一般數(shù)據或一個點的突破,,僅僅成為課堂上的一道考題?!吧钛蹛炁凇笨刂票扑赏列钏夹g,、隔坡溝狀梯機械整地技術、太行山片麻巖區(qū)“蓄,、集,、整、改,、排”防洪減災工程技術,、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技術、優(yōu)質無公害草果栽培技術,、綠色核桃配套栽培技術......都為山區(qū)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,。他發(fā)現(xiàn)現(xiàn)有節(jié)水灌溉設施在山區(qū)應用時有灌水時間不勻、灌水量不勻的問題,,竟對機械發(fā)生了興趣,,研發(fā)出一項國家發(fā)明專利——溢流式小管出流節(jié)水灌溉系統(tǒng),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,。
1996年8月,,太行山連降暴雨,許多地方樹倒屋塌,,田地毀損,。洪水刮走了邢臺縣崗底村200畝保命田,山上的果樹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傷害。李保國隨省科技救災組進村查看災情后,,眉頭緊鎖,,太行山怎樣防洪減災,如何綜合開發(fā),,這些問題深深攫住了他的心,。臨走,他交待村干部年前3個月內把后溝的路修通,,到時他再來。村黨支部書記楊雙牛帶領群眾只用20天就把路修好了,。李保國得知后非常高興,,他看出這個村的班子是真心為群眾辦事的,對脾氣,,于是帶著愛人扛著行李卷就住進了崗底,。
嚴冬里,李保國帶領崗底村民展開重建家園的奮戰(zhàn),。托夢溝下,,人聲鼎沸,巨大的標語掛在山頂:跟著星星月亮走,,鍋灶支在托夢溝;干到臘月二十九,,吃了餃子就動手。李保國和普通村民一樣,,掄錘,、放炮、挖坑,、搬石頭,。苦干一年,,建成100畝高標準水平梯田,,種上了綠油油的蘋果苗。河南省愚公故里濟源市一位副書記到托夢溝參觀后,,揮筆贊嘆:愚公故鄉(xiāng)在濟源,,愚公精神在崗底。
從1996年到2003年,,李保國許多時候都吃住在崗底,。他的“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巖區(qū)防洪減災工程技術研究”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“河北省片麻巖山地綜合開發(fā)治理技術”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,。
崗底的幾千畝山場栽種了20萬棵蘋果,,李保國傾注心血,不斷摸索,不斷總結,,形成了128道蘋果生產管理工序,,實現(xiàn)了優(yōu)質無公害蘋果生產的標準化,打造出遠近馳名的“富崗”蘋果品牌,。這項技術獲得2003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。但李保國沒有止步。2007年,,他到日本長野信川大學研究梨樹矮化課題,,看到富士蘋果的發(fā)源地在果樹管理上的確有高明之處,便打電話要崗底村的技術員楊雙奎前來學習,。知道楊雙奎沒出過國,,就委托人幫助把一切手續(xù)辦好,一應旅途及食宿費用都有他來出,?;貋砗笏蜅铍p奎一頭扎進果園,摸索出了適合太行山地的下垂枝結果技術,。
30多年來,,李保國先后承擔了數(shù)十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,取得28項研究成果,,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8項,,出版專著5部,發(fā)表論文100余篇,,主持完成《北方經濟林栽培學總論》等9部教材的編寫工作,。
有人說,李保國運氣好,,干什么成什么,。卻不知,為了每一項成果,,李保國付出了怎樣的辛勞,。荒山野嶺上,,他不顧風吹日曬采集樣品,,實驗室里,他反反復復地分析數(shù)據……;卻不知,,李保國為了讓自己的知識更廣博,,在干中學,學中干,,不管是生態(tài)的,、土壤的,、肥料的、栽培的,,還是生理的,、分子生物學的,從宏觀到微觀,,從單項技術到宏觀產業(yè)設計,,都努力學,都努力精通,。46歲時,,已經當了博士生導師的他,竟然又去扎扎實實地讀了經濟林博士,,這在全國的博士生導師中,,也屬罕見吧。
人們羨慕李保國的成就,,李保國卻把成就歸功于黨組織和廣大農民:“科研不能在半空中搞,沒有基層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,,我有山,、水、林,、田,、路,是黨和人民成就了我,?!?/p>
“把我變成農民,把農民變成我”
創(chuàng)新驅動發(fā)展,。將新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,,卻不是個輕松的過程,尤其李保國的技術,,需要千百萬山區(qū)農民切實掌握在手中,,才會讓一片片野嶺荒坡變成金山銀庫。這個全國知名的山區(qū)治理專家,、經濟林專家,、大牌教授將自己變身為一個普通農技服務站的技術員,成了一個比技術員責任更多更廣的教授,,成了一個比技術員還接地氣兒的教授,,奔忙在技術推廣第一線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,就是“把我變成農民,,把農民變成我”,。
按照李保國研究的128道工序生產出的“富崗”蘋果,果型,、著色,、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,極受市場歡迎,??僧敵踅檀迕裾莆占夹g,李保國著實下了好大的工夫,。那時候整個河北省還很少見蘋果套袋技術,,“套上不爛了嗎?”村民不接受。李保國自掏腰包買來16萬個果袋,,在果園里搞實驗:“套袋減了產,,賠了是我的,賺了是大家的,?!贝甯刹空f,賠了干部償還,,李保國搖頭拒絕:“你給我上保險沒用,,人們懷疑的是我?!睘榱俗尨迕裾莆占夹g要領,,他抻著他們的胳膊找角度,捏著他們的手腕找力度,,常常一個多鐘頭才能教會一個人,。秋天,套袋蘋果果型端正,,又大又紅,,五六兩的每個賣到10元,八兩以上的能賣到50元,,甚至100元,,比那些果皮厚、銹斑多的沒套袋的蘋果價值高出幾倍十幾倍,。這下子,,農民才真心服了。第二年,,村民購買果袋160萬個,,第三年,1800萬個,。
為了把崗底村民變成專家,,李保國辦夜校,,搞培訓,常年不斷,。2009年,,他提出借助邢臺農校“送教下鄉(xiāng)”活動,,讓100名果農在家里讀中專,。這些人畢業(yè)后,有62人又考上大?!,,F(xiàn)在,全村有了5名高級技師,、1名農藝師,、14名技師,191名果農獲得國家頒發(fā)的果樹工證書,,成為全國第一個持證下田的村莊,。
為了讓128道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盡快惠及更多的農民,李保國囑咐楊雙牛組織人將每道工序寫成一個故事,,登在報紙上,,最后印成書,免費發(fā)向社會,。
李保國一身農民打扮,他也細心地揣摩農民的心理和語言,。他說:“我變不成農民,,農民就變不成我,這是教學相長的規(guī)律,?!彼嬲\地融入百姓中間,用他們聽得進,、聽得懂的語言,,使其快速地接受和掌握新技術。贊皇縣寺峪村的上千畝蘋果園,,產量一直上不去,,請了一位專家講了一天,名詞,、術語一大堆,,村民聽得暈頭轉向直抓頭皮。慕名請來李保國,,他只教給村民兩樣:一種是“結果枝”,,一種是“不結果枝”,,半個小時講完,鄉(xiāng)親們一拍大腿:“原來這么簡單,?!?/p>
教農民疏花疏果,他說:“一棵果樹所供給的營養(yǎng)有一定的限量,,打個比方,,10個饅頭10個人吃,一人只能吃一個,,誰也吃不飽,。如果10個饅頭5個人吃,一人兩個,,大家就都飽了……這和計劃生育的道理是一樣的,,孩子多的家庭負擔重,如果就一個孩子,,上學就業(yè),、蓋房娶媳婦就省勁多了,所以,,果樹也要實行‘計劃生育’,。”
教農民剪枝,,他總結的口訣通俗易懂,,簡單易記:“去掉直立條,不留扇子面,?!薄耙娭麓梗ブ土糸??!?/p>
每次培訓,李保國都會留下手機號碼,,他撰寫的一些普及栽培知識的書籍,,也都印上電話號碼和電子信箱,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,,只要農民打電話,,他馬上解答,有時,,農民電話里說不清楚,,他就不辭辛苦直接到現(xiàn)場去查看指導。他手機中的900多個聯(lián)系電話,,農民朋友的就有三四百個,,其中不乏“欒城楊核桃”“平山西北焦核桃”,、“寧夏蘋果”、“江蘇核桃”,、“洛陽高核桃”這樣的名字,,是不同地方的農民打電話咨詢而沒說清楚自己的姓名,李保國只好這樣記下來,,以便隨時指導和了解效果。
別說農民求問,,只要遇到農民的果樹發(fā)生問題,李保國都會主動幫助解決,。
1997年的一天,李保國在南和縣指導學生實習結束返回駐地途中,,看到一片梨園里的梨樹下部葉片都卷縮在一起,,豐富的經驗讓他一看便知道是發(fā)生了藥害,想辦法找到園主,,一問之下,果然是他為間作的麥田噴灑了除草劑導致果樹受害,。他又耐心地把解決辦法教給園主,,這才放下心來,。2012年6月,,李保國受省林業(yè)司法鑒定中心委托對辛集市15個村57戶村民承包的梨樹藥害受損情況進行司法鑒定,工作完成后,,他并沒有立即返程,,而是把切實可行的救治辦法打印出來,,每戶一張,讓村民依法兒施行,,使得梨樹很快得以復原,。
山區(qū)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有很多進城務工,,留下些“老弱殘兵”從事農業(yè)生產,李保國把一次整地,,見枝拉下垂,,架設黑光燈誘殺害蟲等技術傳授給了他們,既省力又省時,。瞄準太行山區(qū)干旱陽坡充足的光熱資源和具有自然階梯的優(yōu)勢,,他將平原日光溫室錯季栽培技術轉移到山區(qū),,將高效循環(huán)利用技術傳授給了他們,,使山地效益達到良田的1.4倍,。李保國的技術推廣工作讓很多農民揚起了希望的風帆,,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,他牽頭成立了河北省核桃產業(yè)技術創(chuàng)新聯(lián)盟和蘋果產業(yè)技術創(chuàng)新聯(lián)盟,,并親任理事長,,加盟的集中生產區(qū)域和大型龍頭企業(yè)總數(shù)都超過了50個,,覆蓋核桃產業(yè)面積100余萬畝,,占全省總栽種面積的80%以上,,覆蓋蘋果產業(yè)面積30余萬畝,,占全省總栽種面積的60%左右,兩艘產業(yè)航空母艦,,讓更多的農民插上了科技致富的翅膀,。
李保國覺得,要科技致富就定要把大家都培養(yǎng)成管理果樹的專家,。他想方設法給村民辦夜校,、搞培訓,建議借邢臺農?!八徒滔锣l(xiāng)”,,讓100名果農在家門口讀了中專。后來62名拿了大專文憑,,現(xiàn)在都在考本科,。在他的督促下,又請農校對全村208名果農進行培訓,,191人獲得國家頒發(fā)的果樹工證書,,《人民日報》報道稱崗底是全國第一個“持證下田”的村莊。
有人勸李保國:院士是一個科學家的珠穆朗瑪,,少往山里跑跑,,說不定就能登上巔峰,一個科學家何必去干技術員的活兒?他嘿嘿笑道:“價值體現(xiàn)多種多樣,,國家需要院士,,也需要技術推廣服務的人才。對我來說,,當院士是未知數(shù),搞技術服務讓更多的老百姓擺脫貧困是已知數(shù),,如果二選一,,你說,一個共產黨員該選哪個?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是咱們黨正在干的千秋偉業(yè),,我參與其中并能作出貢獻,,不比院士賴,。”
常年野外的風吹雨打,,讓李保國面色黝黑,。他自嘲是全國最黑的教授,但在農民眼里,,李老師最美,,稱譽他是農民教授、科技財神,、太行新愚公,,甚至“大恩人”、“大救星”,。他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河北大地上,,讓千萬山嶺披上了綠裝,讓千萬農民擺脫了貧困,,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:“你像春風,,迎來了山里久違的美麗,你像火種,,燃亮了百姓夢中的日子!”
最大的幸?!灰氵^得比我好
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,李保國心臟病復發(fā),,經搶救無效,,不幸去世,年僅58歲,。
李保國去世前的48小時,,是這樣度過的:4月8日上午,在順平縣參加省科技廳舉行的山區(qū)開發(fā)會議,,會議結束后趕回保定,,立刻召集課題組成員開會討論,為第二天在石家莊召開的3個項目的驗收會作準備,。下午3點會議一結束,,便自己開車帶課題組成員奔赴石家莊,忙碌到晚上10點,,仍不放心的他一一敲開課題組成員的房門,,確認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:“驗收表做好了嗎?”“專家投影儀準備好了嗎?”4月9日,星期六,,驗收會臨近中午才結束,,他又趕往一個果樹節(jié)水灌溉項目的會議。晚上,返回保定,,9點多,,他還通過電話與南和縣紅樹莓產業(yè)園負責人周岱燕電話溝通采摘園的事情。
李保國去世前的2016年的101天,,是這樣度過的:外出62天,,行程近8000公里。這年的臘月二十九,,李保國,、郭素萍夫婦從外地趕回家中,商量著明天買點什么年貨過年時,,突然意識到今年沒有年三十兒,,兩人在清鍋冷灶的廚房不禁相視苦笑。還好,,親家打來電話,,邀請他們過去吃了頓年夜飯。初二開始,,就陸續(xù)有人找到家里,,咨詢開春后的果樹栽種管理事宜。初五到初八,,兩人驅車冒雪跑了張家口的兩個村,、承德的七個村。這時的李保國已經飯量驟減,,幾乎不吃肉,,中午只就著咸菜吃幾口米飯,晚上就著咸菜喝碗粥,。大家都勸他去醫(yī)院好好查查,,可他說忙,就是不肯去,,勸急了,,他就說:“活著干,死了算,?!?/p>
這是他一生的寫照!行駛在太行山間,望著綿綿峰嶺,,使命感每每會鞭策他深踩油門;走進孤村陋室,,聽著殷殷期盼,責任心常常驅使他加快腳步,。他最愛的就是治山,,最高興的就是看著山里百姓富起來,。為了治山,他什么苦都能吃,,什么罪都能受,顧不了自己的身體,,拼著命地干,。有誰知道,病魔早已緊緊纏住他的身體?1998年,,他被查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,,2007年,他又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冠心病,。早在被查出患糖尿病時,,醫(yī)生就囑咐李保國多休息,避免勞累,,可他說:“我還這么年輕,,我還有很多事兒呢。不做事,,那太空虛了,。”2007年,,在張家口大海坨,,平時上山總是搶在前頭的他突然覺得憋氣,渾身冒汗,?;氐奖6ㄈメt(yī)院檢查,被確診為疲勞性冠心病,。一般情況下,,醫(yī)生講解病情都不讓患者在場,郭素萍卻特意叫著他一起聽,,希望醫(yī)生能幫助勸服他把節(jié)奏慢下來,,別再拼命。李保國當時答應了,,可回到工作中,,就把醫(yī)生家人的囑咐忘得一干二凈了。
在辛集市做輔導時,,李保國突發(fā)心梗,,回到保定后,郭素萍強拉硬拽著他去了醫(yī)院,,醫(yī)生在他的病床前特意掛了牌子:“絕對臥床休息,?!笨舍t(yī)生一出去,他就把牌子翻過去了,,堅持要出院,。
多少人勸他:“慢一點,慢一點,?!彼傉f不行:“這個點講完了,下個點還等著呢,?!倍嗌俅危衔缭诨刂笇?,午飯都顧不得吃,,帶上點干糧就往下一個點趕,留都留不?。骸拔彝沓詴翰灰o,,不能讓農民等我,農民見到我,,心里就踏實了,。”在基地,,他爬溝過坎,,大步流星,講課示范,,他精神百倍,,毫無病態(tài),但回到保定的家,,他常常連上樓的力氣都沒有了,,甚至去500米外的兒子家也開車,因為實在走不動,。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,,也不是不知道身上兩種病的危險性,正因為知道,,他才更努力,,做得更多,多幫一個點,,就多給了一群人希望啊,。有一次,他一天跑了石家莊的4000畝果園,,“我累點不算什么,,如果通過我的技術早一點讓這些果樹進入盛果期,,一畝地增收幾千斤蘋果,一斤就按兩塊錢算,,那也不得了呀,,一個人辛苦一天,增收幾千萬元,,多值,,多有成就感!”
2014年,周岱燕在南和縣成立了制高點果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,,準備發(fā)展紅樹莓產業(yè),請李保國幫助,。此時,,越來越多的科技扶貧基地和幫扶點已經讓李保國每天身心俱疲,但當他了解到紅樹莓對人體大有益處,,并且栽培周期短,、效益高、易普及,,是個很好的農民增收致富項目后,,還是接受了邀請并很快組建起技術團隊,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樹莓種苗組培中心,?!霸旄R环桨傩眨】狄粋€民族,?!彼麨楣咎岢隽诉@樣的經營理念。家人總在勸他抽出幾天時間去旅游,,放松身心,,他卻不停地一直往自己身上壓擔子。在他眼里,,用自己汗水澆灌出的春天的滿山滴翠,,秋天的碩果累累,就是最美的風景,。
無情未必真豪杰,。李保國愛自己的家,愛每一個家人,。2015年在崗底村工作時,,恰逢郭素萍生日,村民買來了蛋糕和蠟燭,。那天晚上,,李保國異常高興地向大家回憶起他們戀愛時浪漫美好的大學時光,,說到興濃處,他學著年輕人的樣子,,把蛋糕上的奶油抹到妻子的臉上,。閃閃燭光中,他的眼窩嘴角都是笑,,郭素萍和大家的眼窩嘴角也都是笑……
只是,,這樣的時候太少太少了。今年3月7日,,李保國與家人在平山縣參加省婦聯(lián)舉辦的一個活動,,主持人要求他對家人說句真心話,他竟好半天默默無語,。
他是否想起,,夫妻當年在前南峪為了不耽誤工作,把母親和兒子接到了村里,,一住就是4年多,,因為他們做的項目叫小流域立體開發(fā),所以村民稱他的兒子叫“小流域”,。有一次,,學校領導前來探視,“小流域”坐進汽車怎么也不肯下來,,哭著喊著要去幼兒園……;他是否想起,,在崗底搞科研,把準備高考的兒子接到縣里就讀,,卻仍然沒有時間做一次像樣的輔導……;他是否想起,,妻子兩次住院手術,他卻因在外地做研究離不開,,只好委托同事在手術通知單上簽字……;他是否想起,,他把基地、扶貧點當成自己的家,,把每年奔波路途4萬公里的越野車當成自己的家,,而在保定的這個家,每年的水電費總是學校里最少的……
在主持人的一再催促下,,李保國終于說出了心底話——幾十年來也只能埋在心底的話:“老婆,,兒子,我愛你們,,但我顧不上管你們,,對不起!”
這心底話,包含著多少愧疚!李保國抱起小孫子,,情難自已,,眼淚順頰而下,。
許許多多的山區(qū)百姓,因為李保國的幫助富了起來,,李保國呢?30多年來,,他在林業(yè)技術推廣方面有求必應,多數(shù)都是無償服務,。從1989年到2003年,,他在沙河市蟬房鄉(xiāng)推廣板栗集約栽培技術,講課,、現(xiàn)場示范,、入戶輔導共70余次,分文未取,。他到臨城縣西張莊村張小常家傳授蘋果栽培技術,,一年跑了5趟,路費都是自己出,。擔任著河北省核桃、蘋果兩個產業(yè)技術創(chuàng)新聯(lián)盟的理事長,,不拿一分錢工資,,不持一份股份。就是他的那項溢流式小管出流節(jié)水灌溉系統(tǒng)發(fā)明專利,,也從沒想賣出去賺錢,,而是走到哪里都免費教給當?shù)仄髽I(yè)和農民,鼓勵他們應用這項技術,。他說國家給我發(fā)著工資呢,,一個月八九千元,吃不清,,一個共產黨員,,計利當計天下利。他不追求金錢和地位,,只想著怎么把山治好,,把樹種活,把果結好,,干成些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兒,。
為黨和人民做出貢獻的人,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他,。30多年來,,李保國先后被授予各種稱號,獲得57項榮譽,。一次,,他在邢臺一個村子路遇堵車,,路旁的農戶聽說李保國老師急著趕回保定,招呼來幾個人,,就把自家土坯院墻推倒,,讓李保國從院內繞了過去。去年春節(jié),,李保國夫婦到崗底村基地,,鄉(xiāng)親們你拉我拽,請他們吃飯,,從初六一直請到正月二十二,,并且,一天六頓飯,,早晨兩頓,、中午兩頓、晚上兩頓……
在李保國的心中,,這,,是最大的幸福!
(綜合自河北共產黨員網、新華網,、人民網)